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

公奠?公祭?傻傻分不清楚 - 你我都該導正的殯葬用語

IMG_2151

隨著年齡的增長,一直以來都有接觸各類婚喪喜慶事宜的機會,尤其在接觸宗教(天帝教)後,開始協助教院內道務儀式,參與同奮回歸後助唸及功德法事、飾終大典,從殮、殯至葬禮的相關儀禮,當了不少場「司儀」,慢慢發現當下的民間習俗與禮俗,隨著不同的民情而有所不同,真的是"多采多姿、花樣百出、五花八門",這對有「禮儀之邦」美譽的中華民族來說,實在不是個善意的形容詞。

喪葬禮儀是中華文化中的人生四大禮(冠禮、婚禮、喪禮、祭禮)之一,也是古今中外各國家、各民族都相當重視的禮儀,此乃國人生活文化及精神的表徵,但一般人都不大會去計較其中的過程和小節,種種儀式進行的過程是否合乎禮儀,也很少會過問的,一方面是不懂,另一方面在於喪禮的規範實在很多很多,幾乎沒有喪家能懂這些禮儀,想臨時學習更無從了解,所以會接觸喪家的單位,如殯葬業者和宗教團體,將會對整個治喪過程合乎禮儀與否,作了最直接的影響。

近年來,國內殯葬業開始走入現代化,比較起傳統殯葬真的是進步許多,舉凡如殉葬、要敲鑼打鼓、要五子哭墓、擺金童玉女、居喪戴孝、做七做旬、葬後要巡山、尾旬做百日才能除靈、足哭、子孫要爬要哭...等等之類,而過程更是要隆喪厚葬...時代在進步,葬禮也要隨著時代而不斷的修正和改進,民間殯葬業者都開始有專業的訓練和受訓,但禮儀用語卻不見得都對,那宗教團體呢?比起業者更是不甚了解,且都人云亦云,積非成是,被牽著鼻子走的大有人在,所以最基本的用語和禮制都應該要學習起來,以免貽笑大方。

列舉幾個最常見的用語錯誤,應立即改正:

1. 「訃告」或「訃聞」,「訃」為報喪,不幸的意思。「聞」為消息,意即傳達消息。所以是報喪用的柬帖,但有的卻寫作「訃文」是不對的。
2. 張「母」王太夫人的女性尊稱,不要使用張「媽」王太夫人,有人認為台語「媽」音同祖母阿嬤,但「○媽」在中國人的用法裡,是稱呼婢女、下女之用,搞錯用語後造成的差別之大啊!對亡者真是大不敬。

3. 「享壽」○○歲,有些英年早逝者,四、五十歲者尚不可使用(宜用得年享年),故「享壽」兩字,需達六十歲以上者才能使用。

4. 出殯到發引之前,或出殯當天所舉行的葬日禮儀稱為「家奠」、「公奠」,家祭、公祭,這些「祭」禮是在殯葬禮完成後之數日、數月或年後所辦的追悼祭禮。但大多數的訃聞都印成「家祭」、「公祭」,實在錯得離譜。

家奠禮:出殯的當天,由家屬和親戚,最後一次為亡者在家裡或禮廳上香致禮的道別式,稱為「家奠」。
公奠禮:由亡者或家屬的友人、機關團體上香、獻花、鞠躬、捻香的儀式,稱為「公奠」。

因此「公奠登記單」應該要印「公奠單位、主奠者、陪奠者」,而不是「公祭登記單、主祭者、陪祭者」,「祭文」也要改為「奠文」才對。

最後,司儀更是執儀最重要角色,畢竟禮廳會場是遺族親友送往生者的場所,是哀戚悲傷的環境,司儀或主持人的語調就不適合太僵硬,如像軍中喊口令一般,實在不妥,加上用語也錯誤連連的話,更是有辱「禮儀之邦」之名,更是壞了禮制啊~我們執儀禮之人又怎能犯這種大錯呢!

10 Comments:

  1. 喔喔~我十幾年前常常參加同奮的飾終大典
    有時候˙我還當司儀˙好想有幾場˙忘了~

    ~葉淑深~

    回覆刪除
  2. Dear Rucess
    這文釐清蕾的ㄧ些觀念
    尤其是家祭與家奠的用法
    謝謝分享呢

    回覆刪除
  3. 說真的....
    小咪忙喪禮時
    心情都是盪到了谷底
    當時的腦海中
    都是故人的片段回憶
    一想到就掉淚
    倒沒注意到這些細節呢!~

    回覆刪除
  4. 真是好文章!
    讓我們可以釐清許多錯誤知識
    值得用力推薦呢!^^
    讚!

    回覆刪除
  5. Re: 小咪 <698100855051942687>
    家屬面對這些事情時,只希望能把親人最後的大事辦的妥妥當當,通常都是相信來處理事情的業者和師父,就不會去質疑他們的專業性和正確性是否有符合禮儀。所以大家當下的心情都是一樣的~

    回覆刪除
  6. Re: longson <1816825931000270527>
    謝謝longson兄的推薦,大策只是把自己的經驗和發現的錯誤部分提出而已。

    回覆刪除
  7. Re: Leilei <2945111875142375254>
    不客氣~~~

    回覆刪除
  8. Re: 匿名 <4128475696064548942>
    真是不容易,我還沒看到過坤道擔任飾終司儀過呢~

    回覆刪除
  9. 你當司儀真的當的很棒

    回覆刪除
  10. 雖然沒有留下名稱,但還是感謝您的鼓勵,謝謝!

    回覆刪除

1.本留言處歡迎多加留言交流,但不歡迎垃圾留言及廣告留言。
2.留言不用註冊,身分選擇可選「名稱/網址」,填入「名稱」,「網址」處可留下您的來源部落格或網站的網址。
3.請儘量不要使用匿名,以方便造訪。
4.「趣味達人」保留不當刪除留言的權力,若造成不便尚請見諒。

最新留言回應

###recentComment###